笃行致远,不负韶华。回首旧岁,挑战和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但奋进依然是不变的底色。
翻开2023年的履职答卷,厚重、充实,成为荆门市政协工作最美的关键词。
这一年,市政协开展重要协商议政活动47场次、一线协商436场次、调研视察116次,提案立案304件,报送调研报告、社情民意信息638篇……一组组数据,见证了市政协履职留下的坚实足迹。
这一年,市政协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国之大者”,勇担责之重者,为改革建真言、为民生献良策、为发展聚共识,为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绘就一幅脉络清晰的履职图谱。 一以贯之讲政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是人民政协的生命线。
学,是任务,更是人民政协事业进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荆门市政协一开始就把学习研讨摆在重要位置。
市政协围绕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制定12个学习专题,开展研学活动42场次;深化委员读书活动,开展各类学习交流46场次,委员撰写文章162篇。
只有学明白了,才能想明白、干明白。市政协及时跟进学习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四化”同步、长江经济带发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等省之大计、市之大事。聚焦荆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向市委提交农村安全饮水、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大气污染源项精细化管控等20篇调研报告,切实以“跟进学”强化“跟着走”。
政协之“政”是政治之政,坚持党的领导是政协必须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2023年,市政协进一步健全政协党的组织体系,成立了5个专(工)委功能型党支部、21个委员工作室党小组,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确保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
一篙不松促发展
议大事、抓大事,市政协的工作始终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高质量发展”成为2023年政协工作的高频词。
如果城市有专属记忆,她应该记得一份发布于年初、纵贯全年的倡议:
“今年是建市40周年,荆门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一场光荣远征……诚挚邀您为转型升级献一策”。市政协把全年履职重点锁定在助力示范区建设。
于是,我们看到,市政协组织委员走“探究路”,理“线索头”,专题协商“推动园区产城融合”,提出创新园社一体治理机制、构建拴心留人的园区环境、促进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向园区辐射等12条建议,助力产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我们听到,委员们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围绕推动民营企业企稳回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等建言献策;市政协就激发消费活力、做强“一袋米”工程、培育区域公用品牌等重大课题,14次在省政协相关专题协商会议上发言交流,为荆门鼓与呼。
伴随着提案“三商”助办机制的推行,推进荆门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华中锂电之都、培育预制菜产业链、创建漳河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提案得到高效办理,桩桩件件成为政协建言资政“最强音”。
循着专项监督、专题视察的视线,我们切身体会到,针对水利基础设施补短板、高铁新城建设、盘活中心城区文旅资源等工作的协商式“软监督”里蕴含着的“硬作用”,有效助推重大方针政策贯彻落实。
一点一滴惠民生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人民政协为人民,是情怀更是责任。
牢记民生之本。专题调研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界别协商优化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形成共识;为解农村养老之难,赴8个地市学习,入23家养老机构调研,开10余次协商座谈,发问卷3600余份,提12条建议……市政协心系“万家灯火”,切实把“履职作业”写进群众心坎里。
体察民声民情。走近“寻常百姓”,情牵“柴米油盐”,过问“家长里短”,26个委员工作室延伸政协基层工作触角,组织委员引导群众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小区广场开展一线协商436场次,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微协商”共同写下“湾组信箱”“养老驿站”“共享晾衣架”等温馨故事,也让更多“幸福里食堂”飘香、“云广播”响起、“放心路”畅通……悄然间,“‘荆’常来协商”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多办民生实事。举办“拓展高校学生就业途径,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高校行活动,为千名学生找到工作岗位;开展“委员同行·助推‘一棵菜’产业发展”活动,助力打造沿汉江百里蔬菜优势产业带;开展“司法服务为民”,用心用情调解矛盾纠纷,开办“委员线上义诊”,权威及时提供医疗服务;点点滴滴,真真切切……结合“委员同行”届度主题活动,委员工作室引导入室委员发挥界别优势,兴办实事300余件,生动诠释了“政协离你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一心同功聚合力
每年,市政协有个雷打不动的“惯例”——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在一场场互动交流、一次次思想激荡中,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
市政协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固守圆心,努力拉长团结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
以活动为基本载体,以课题为重要纽带,以会商为主要形式,市政协持续深化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合作共事。这从高“言”值占比便可窥一斑: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开展联合调研、联动协商活动89次,党派团体反映社情民意信息84条,立案提案225件,占比74%。
“以书画会友”扩大“朋友圈”。“宜荆荆都市圈”政协第一届书画作品联展暨榆林市政协书画作品邀请展上,155件书法国画作品让荆风楚韵与陕北风情各竞风采,让四地共叙情谊、同创未来。经过多轮互访,荆门政协与陕西榆林政协缔结“友好政协”,实现跨地域“牵手”。
“开门办文史”谱写新篇章。800平方米、藏书2万余册的荆门政协文史馆开馆,荆门文化建设和交流增添亮丽新名片;《地方金融工作实践与实操》征编出版,再现荆门发展历程中的金融故事;挖掘陆九渊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视察……无穷的历史故事被“激活”,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了发展凝聚力和向心力,汇聚起同心筑梦、合力奋进的强大力量。
扬帆起航自奋楫,不负韶华更向前。新的一年,市政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奋发的精神,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为加快打造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重要支点城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荆门篇章献计聚力、蓄势赋能。(记者 邓欣慧 特约记者 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