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7日政协荆门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荆门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23年1月5日至7日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是一次团结鼓劲、求真务实、简约高效的大会。
会议期间,中共荆门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出席开幕会和闭幕会,听取大会发言,参加分组讨论,与委员共商我市改革发展大计。中共荆门市委书记胡亚波同志在开幕大会上致辞,对市政协过去一年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寄予殷切希望,提出更高要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体委员深受鼓舞,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会议期间,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强烈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充分体现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深厚情怀。会议听取并赞同陈家伟代市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并赞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会议审议批准了丁岱主席代表政协荆门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批准了郭志泉副主席代表政协荆门市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提案工作报告。
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和牢牢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和牢牢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深刻领悟和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深刻领悟和牢牢把握关于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部署,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会议认为,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激烈区域竞争、疫情旱情叠加影响,中共荆门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定力、顶压前行,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兜牢了民生保障底线,产业体系加速转型,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新动能,迈上了新征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3年目标任务和工作安排,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符合荆门实际,契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科学全面、务实可行。
会议认为,2022年,在中共荆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协及其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政治政协、效能政协、活力政协、规范政协、有为政协建设,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倾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凝聚共识工作有力有效,委员主体作用更加彰显,系统联动更加紧密,履职质效全面提升,展现了十届市政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实干担当的新样子。
会议指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是荆门建市四十周年。今年,市政协及其常委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九届三次、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紧紧锚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目标,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全力谱写推动荆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政协篇章。
会议要求,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推进政协党建与履职双促进双提升。要始终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建言资政,围绕打造“421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中心城区文旅产业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重要议题,务实协商议政,精准监督助推落实。要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要求,以更有效的举措推进专题协商、提案协商、网络协商等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全面构建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协商议政格局。要建好做实委员工作室,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深入开展“一线协商·共同缔造”行动,擦亮“‘荆’常来协商”品牌。要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持续深化“委员同行”主题活动,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努力推动全市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号召,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全体政协委员,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荆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荆门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