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经济:产业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一书,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痛点,通过对国内的相关案例以及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路径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和产业互联网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振兴,对我们从事相关工作和围绕对应领域参政议政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数字科技手段落到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操作中,电子商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助推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从我市情况看,全市农村电子商务近年来快速发展,2024年1至4月,全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约15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一是农村电商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建成6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电商企业近200家;累计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200余个、改造升级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472个,建成5个县级快递共配中心,有效解决“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村”双向流通渠道;结合当前直播、短视频等社交电商发展趋势,邀请杭州、武汉等地专业直播培训机构,为企业骨干、农村主播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操培训,着力构建规范、健全、成熟的电商人才联合培育体系。
二是农村电商主体培育不断强化。以“荆品名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为抓手,结合各地农产品地域特色和消费者爱好,积极推进“一县一爆品”计划,集中流量、集中时间、集中主播,助力各县市区甄选的农副产品打造为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特色网络爆品。依托我市良好的农业产业资源,形成了大米、葛粉、风干食品、菜籽油、小龙虾、休闲食品等特色农电商产业集群。
三是农村电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一只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电商产业帮扶模式,引导一批农电商企业与多个镇村签署“互联网+订单农业”协议,采取“入股分红、创业指导、吸纳就业、包销产品”等方式,帮助农户线上销售农产品,带动全市近20000户农民受益,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应该认真吸收《新农经济》一书中提出的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结合本地实际,以电子商务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提升工作质效,为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做出积极努力。
一是要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数字化转型契机,以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作为两条通路,促进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整合各方面培训资源,对基层干部、镇村服务站点负责人、涉农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社员、电商创业者、电商企业等持续开展差异化、针对性、实效性培训。持续举办本地特色农产品直播带货促消费等活动,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对接外部优质资源,加速企业电商数字化转型。
二是要加快农村电商快递物流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支持快递物流企业打破品牌壁垒,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实现县到乡、乡到村快件统一分拣、共同配送。推进各县市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电商产业园的谋划和建设,在有条件的镇、村开展冷藏式智能取货柜试点建设。推进现有电商物流园区扩建及提档升级,通过系统集成、平台整合,配以仓储物流管理ERP系统、分拣设备、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打造新一代智慧电商物流园区。
三是要完善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做大农村电商骨干企业,推动小微电商企业集聚发展,提升电商集聚发展效能,提升农产品上行质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促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扶贫带动作用,继续推广“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持续推动“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加强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